本网讯(方梓轩、王雅雯、王志凌、易贤慧)草莓空中摘,生菜水里长。在当阳绿沃川智慧农业园内,一座科技农场用物联网、无土栽培和智能机械,让传统农业告别“看天吃饭”。跟随记者的镜头,来探秘现代农业的智慧场景。
走进绿沃川智慧农业产业园,记者看到自动引导AGV小车运送着生菜小苗,机械手臂进行移栽,通过智能的温控系统和水培技术实现生菜全年12季的轮作,全程无需人工干预。
机械播种,然后通过传输带,送往恒温恒湿的育苗舱,15天后,生菜种子破土长大,再由无人小车自动转运到二次移苗机,机械手臂把生菜苗放入漂浮板,漂浮板顺着水培车间四周的轨道,被运送到放菜机前下苗。30天水培长大后,生菜便会通过冷链渠道送上餐桌。从智能播种到无人移栽,从精准控温到全程追溯,传统耕作在这里变成数字化流水线作业。
当阳市绿沃川智慧农业园生产部总监殷明水介绍道:“我们有一整套水循环模式,一个是让养分不断地增进去,再一个就是水溶氧。因为只有水循环起来,溶氧才可以增加,不至于太低。我们的养分在水里均衡地供给它,通过智能温室让温度均衡地调控,使得生菜每天都是在特别舒适的条件下生长,让它能达到最高的品质和最高的产量。”
“相比农田种植,智能温室让我们的产量提高了3到4倍。我们的生菜是按颗卖的,一颗是9.9块。”当阳市绿沃川智慧农业园车间管理人员王雪红告诉记者。
转身进入草莓棚,棚内的草莓升降系统也让记者大开眼界。需要充分生长的时候,草莓会被升到顶部接受光照。采摘时,则可根据游客的身高调节高度。从11月到次年6月都可种植,采用椰壳实现无土栽培,种出来的草莓既干净环保又卫生。
游客罗时雨对这次采摘体验评价很高:“之前弯着腰采摘很累,叶子或者膜会挡到草莓,现在这边颜色就非常醒目,立马就能知道哪里的草莓比较红,是一个全新的采摘体验。”
殷明水说:“升降系统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加大种植密度,我们操作的时候,还可以随高随低,减少工作强度。每天浇几分几秒,浇多少毫升水,需要多少克元素,都是经过严格计算的。以水代肥,我们的产量可以达到传统种植的两到三倍。”
当阳绿沃川智慧农业产业园不仅能进行生态果蔬种植、种苗培育,还兼具旅游观光、研学教育、亲子活动等功能,有力推动当地农文旅融合发展。今年,产业园综合收入有望达到5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