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李心怡、向海蓉)说起鸵鸟,大多数人只在动物园里见过,而在河溶镇赵湖村,村民杨益却自己养起了鸵鸟,通过不断探索,不仅让这些呆萌大鸟在当阳健康成长,更走出了一条特色养殖的新路子。
草楚养殖家庭农场负责人杨益之前从事建筑行业,2024年他回乡创业,听朋友说鸵鸟是只“金”鸟,便萌生了养殖鸵鸟的念头。
经过市场调研,杨益了解到鸵鸟生长快,繁殖力强,一只成年鸵鸟重达200斤,一年产蛋近百个,每个蛋能卖上百元,蛋壳还可以精雕细琢成工艺品,进一步增加养殖的附加值。鸵鸟羽毛不带静电,可用于擦拭精密工业仪器,一斤羽毛售价高达500元至600元。虽然鸵鸟浑身是宝,但养殖鸵鸟在本地毕竟是个小众产业,起初家人并不理解。杨益反复跟家人沟通,最终得到了家人的支持。
说服家人后,杨益开始前往其他鸵鸟基地学习养殖技术,信心满满地购入了40只鸵鸟幼崽,但是由于鸵鸟是从非洲引进的物种,生活习性和普通家禽完全不同,养殖初期状况频出,“当时喂食多,它吃多以后就站不起来了,所以有死亡现象。”
除了喂食量,在本地养鸵鸟,难点还在于湿度。鸵鸟喜欢干燥,雨季一身泥容易感冒。为此,杨益在旁边建起雨棚,为鸵鸟遮风避雨。
通过对养殖技术的不断探索,杨益的鸵鸟养殖基地渐渐有了收益。杨益告诉记者,现在养殖鸵鸟产生的经济收益主要来源于鸵鸟肉的售卖,“主要是对口餐馆,靠卖鸵鸟收入大概三四万块钱。”
除了鸵鸟肉的售卖,接下来,杨益还计划售卖鸵鸟蛋和鸵鸟羽毛,并进行鸵鸟驯化,以实现产业的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