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郭琳)罗江洪,当阳市坝陵街道苏河村党总支书记,自担任村书记以来,他立足本村特色产业,带头发展蔬菜产业,精细谋划、精心建设,以“小菜园”撬动“大市场”,带领村民致富;成立村供销合作社,通过“积分制”将供销工作与基层社会治理结合起来,以利益联结为纽带,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联合群众;坚持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全面清理和整治“三堆两垛”“三乱”现象,全域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带头推动蔬菜产业发展,“小菜园”撬动“大市场”
苏河村紧邻当阳城区,当阳人的“母亲河”——沮河从苏河村穿流而过,蔬菜种植历史悠久,是当地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专业村。
罗江洪结合当地实际,带头成立蔬菜合作社,引入种植能人,投资260余万元,协调流转土地近千亩,新增95个蔬菜大棚。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劳务合作等,解决富余人员与脱贫户就业,让脱贫户人均增收超千元。
产业发展起来了,如何将蔬菜卖出去又成了新的难题。
2021年,为方便村民进行蔬菜贸易,罗江洪着手建设2200平方米蔬菜交易广场,面对项目的资金缺口,他参加了当阳市“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线上进行筹款,并带头捐款2000元,带动了村民捐款的积极性,苏河村连续2周获得全省筹款冠军。
交易广场建成后,蔬菜丰收时节,精品蔬菜分拣、配送都在此处进行,同时也为村民们提供了就业机会。
2023年,面对道路窄、蔬菜运输难、灌溉不方便的问题,罗江洪带领村“两委”班子,逐户走访村民,征求村民意见。最终,妥善迁坟470座,扩宽刷黑道路7.2公里,修建3公里生产道。同时,争取到500万元水利项目资金,全域铺设抗旱管道,为村里安装滴灌设施,既节约了水资源,又有利于蔬菜高产稳产。
截至目前,苏河村共有土地面积4300亩,主要以露天及设施蔬菜种植为主,现有露天蔬菜2200亩,设施蔬菜800亩,复种面积达6800余亩,承载着当阳及宜昌城区的蔬菜保供任务。2024年人均收入达1万元,人均纯收入增长2600余元。
率先建设村级供销社,“老供销”蹚出“新路子”
看着长势茂盛的连片蔬菜基地,坝陵街道苏河村村支书罗江洪难掩欣喜之情。作为村供销合作社主任的他,这几年和全村的蔬菜种植大户一样没怎么操心,测土配方肥就直接送到田间地头,40公斤装的肥料还比市面上便宜15元左右。
之所以能如此方便又便宜,是因为2023年罗江洪抓住了供销体制改革的机会,率先完成村级供销社建设,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及各小组湾子屋场会,广泛吸纳农户以资金均股入股,同时召开社员代表大会制定村供销社章程并选举组建理事会、监事会,方便日常监督管理。
村委会与厂家直接联系取得出厂价商品,没有中间商层层加价,商品可以直接到村,也方便村民出门购买物资。以村委会牵头,供销社通过组织产能提报,实现货源直接由厂家配送至供销社,并通过积分兑换农资、生资等方式,调动村民参与村庄建设和产业发展,号召村内龙头企业带动全村村民致富。
苏河村的积分管理机制,以“四利”为纽带,将供销社产品及服务供应与产业发展、人居环境、乡村治理、乡风文明等基层治理相关内容有机结合,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时,深度绑定社员,增加消费黏性。
据统计,苏河村供销社自2023年9月底开业至今共计营业额65万元,日平均销售额超1500元。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5万元,其中供销社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
激励群众建设管理,“齐参与”共建“美家园”
收入上来了,环境也要跟着美起来。作为村支书,罗江洪清醒地认识到,要把环境美起来,必须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让全村的老百姓自己动手,共建共治共享。
共商妙计,好点子群众来提。过去的苏河村塑料袋、菜根烂叶到处扔,那叫一个脏乱差,面对村里的现状,罗江洪组织村民召开湾子屋场会,一起商量“好点子”。
“路口的垃圾箱脏兮兮臭烘烘的,应该派人管一下。”“隔壁湾子修整得多漂亮,我们也要搞得亮堂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一个个意见“蹦”出来。看着大家兴致高昂,罗江洪当即拍板:“一起来搞房前屋后的卫生!”
共绘美景,美家园群众来建。想法定了,资金成了首要难题。在两级党委的指导下,罗江洪积极鼓励在村内以及在外创业的村民捐款捐物。并通过“幸福家园”募捐平台,由村“两委”班子成员、老党员老干部带头捐款,成功募集资金18.6万元。
村民们的干劲强了,动力也足了。村民李红免费送来5万块青砖建设示范湾;党员文春露、岳栩免费捐献2亩建设用地,建设村民活动广场;在外从事美丽乡村建设施工设计多年的村民赵军回乡指导施工近两个月,免费设计规划,还捐款1000元、赠送150余套工艺品。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谋划,将“清洁家园”行动践行在实际中。
共护家园,好环境群众来管。人居环境改善了,要怎么才能维持下去呢?罗江洪又想出了“新点子”。
一个模式指导规划。党员骨干带头,通过“1+1+10”模式,即“1名党员+1名技术能手+10家农户”,组织发动技术能手成片区设计,带着村民一起干。选举成立村民理事会、组建广场舞队、加入劳务公司参与微补偿服务、开展“清洁庭院”比选,“小荣誉”激发“大能量”,真正实现了由“要我清洁”到“我要清洁”转变。
一张清单注重长治长效。苏河村将“清洁家园”纳入村规民约,约定每周五为“清洁家园日”,健全管护机制,抓住关键节点,引导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建立《苏河村环境卫生评价细则》,与村民共同商议设置评分标准、加分项目,纳入“超市积分”管理。健全完善自治组织,推选“道路管家”“巡逻小队”,对村内环境卫生进行常态化监督、巡查和劝导,形成“抓两头促中间”“抓试点湾落带周边湾落”的常态化管护机制,不断巩固提升环境整治成果。
站在村口环望,眼前的苏河村在罗江洪的带领下,道路平直整洁,生活环境大幅改善,村湾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更幸福。